0%

以前整理过一篇笔记 《初始化》,前两天又翻出来浏览了一下,写得很烂。限于当时的水平,并未像现在这样透彻的理解“默认构造函数”、“拷贝构造函数”、“拷贝赋值运算符”等概念,读书《C++ Primer》时看到好多种“初始化”,整理出那一篇可能只是想罗列名字、定义,让自己知道哪个是哪个罢了,却并不深刻理解中间的关联与区别。我们从头再来。

讲 C++ 的初始化,我们有好几种切入的方式:

  • 可以从日常使用的形式,从我们惯用的代码讲起,引出相关的术语;
  • 可以直接讲构造函数,构造函数是本质,初始化是呈现,理解了构造函数,也就理解了初始化;
  • 可以罗列各种初始化的表现形式,然后归纳,总结出结论。

前一篇笔记带有第三种切入方式的味道,罗列了很多“XX初始化”,却没有归纳总结,意义不大。这一篇笔记我想以前两种方式来写。

阅读全文 »

POD 类型是一个神神道道的概念,有点反人类。好在大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涉及这个概念,即便在一些场景中用到了,C++11 新增的 3 个与之有关的判断也足够了。

概念

关于这个概念,在 C++11 之前使用了很多的限定来概括出它(貌似源于《imperfect c++》)。C++11 则给出了新的定义。关于其限定,我整理了 维基百科 - pod 得到下图:

POD 类型

这个其实是用思维导图软件 Mindjet 做的,原稿下载。用思维导图来整理 pod 的概念比 markdown 更合适。

阅读全文 »

Markdown 简洁好用是毋庸置疑的。但是在使用中碰到过以下几个困惑:

  1. 第一次想在 wiz 中使用 Markdown 笔记时,查阅 为知笔记 Markdown 新手指南 发现代码的渲染效果挺好,挺喜欢的。可实际上把我在 MarkdownPad2 中写好的笔记拷贝过去时,发现代码的渲染效果和 MarkdownPad2 中一样素净,并没有语法高亮。进而发现两者关于代码的语法定义是有区别的。

  2. 不单单代码,在 为知笔记 Markdown 新手指南 中提到的好些特性我在 MarkdownPad2 中并不能使用:

    如果你是名程序员,那么可以用 ``` 把代码块包起来,渲染后可以关键字高亮

    删除线:在文字前后添加 ~~

    目录

  3. 在手机上购买 jotterpad 之后,发现代码部分的渲染效果和 MarkdownPad2 也不一样,更加的不起眼,导致最开始时我还以为 jotterpad 不识别代码语法呢。

正文

直到今天(2016年6月1号)才发现,Markdown 是存在标准之乱的。从最早的 Markdown诞生(称为传统 Markdown,Markdown Basics等),流行起来之后各种扩展,在 GitHub 上最盛行的 GitHub Flavored Markdown (GFM), 做标准的 CommonMark

其中,做标准让大家欣喜,Markdown 发布标准了(借此理解行末两空格的意义),但也遇到了 极大的困难,理解英文有困难的话可以看 Markdown的标准化之路

应用

关于三款应用:

  1. 为知笔记使用哪种标准?在其官网未找到相关说明。猜测至少是以GFM为蓝本的,甚至就是用的GFM。

  2. MarkdownPad2 可以更改“Markdown 处理器”。默认使用第一个

    Markdown 处理器

  3. jotterpad 的官网提示如下:

    JotterPad renders Markdown (CommonMark) syntax.

语法

关于语法(中文):

  1. 传统 Markdown
  2. GFM 格式说明
  3. CommonMark Spec
  4. * Markdown 书写风格指南
  5. Markdown标准语法与GitHub Flavored Markdown语法大全

选择

关于 CommonMark:虽然不读英文,想来是撕逼过的。

CommonMark,最早的名字叫 Standard Markdown,后来迫于 Markdown 原作者 John Gruber 的压力而改名。

有人觉得“无规矩不成方圆”,没有标准的话未来发展空间有限;也有同志认为正是因为没有标准,才会出现各种扩展,百花齐放。

扩展阅读:

  1. Markdown and CommonMark
  2. 互联网中的左派与右派

其实,操那么多心做什么,作为程序员,哪块用得着拿哪块,用不着的少参与。

争论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 选择使用正确的 Markdown Parser

ps 这篇备忘录整理完之后命名为《Markdown 标准之乱》,在半年以后(2016/12/15 16:40:38 )发布时改为现在的名字。内容未做任何修改,我觉得原先的标题是整理的初衷与当时的感慨,但并不切合整理后成稿的内容。况且我现在用 Markdown 基本就是在用 GFM 了,半年前的困扰和选择已然过去了。

其实很简单的:甭管是打包还是压缩,参数一般以 vf 结尾,后跟包名称;打包的情况就是从 c(打包) x(解包) t(查看) 中挑一个;有压缩的话再从 z(gzip) j(bzip2) 中挑一个。Ok, 打完收工。

  1. 如果打包的文件很多很多,造成刷屏,就需要把 v 参数去掉;
  2. 包中追加(r)、更新(u)内容,使用率一般不是很高;

阅读全文 »

2015年12月11日 14:53:34

通常情况下,对函数库的链接是放在编译时期(compile time)完成的,所有相关的对象文件(object file)与牵涉到的函数库(library)被链接合成一个可执行文件(executable file)。程序在运行时,与函数库再无瓜葛,因为所有需要的函数已拷贝到自己门下。所以这些函数库被成为静态库(static libaray),通常文件名为“libxxx.a”的形式。
其实,我们也可以把对一些库函数的链接载入推迟到程序运行的时期(runtime),这就是如雷贯耳的动态链接库(dynamic link library)技术。

静态库概念

  1. 库是预编译的目标文件(object files)的集合,它们可以被链接进程序。静态库以后缀为“.a”的特殊的存档(archive file)存储。
  2. 标准系统库可在目录 /usr/lib/lib 中找到。比如,在类 Unix 系统中 C 语言的数学库一般存储为文件 /usr/lib/libm.a。该库中函数的原型声明在头文件 /usr/include/math.h 中。
  3. C 标准库本身存储为 /usr/lib/libc.a,它包含 ANSI/ISO 标准指定的函数,比如 printf。对每一个 C 程序来说,libc.a 都默认被链接。
  4. 静态库的优点是可以在不用重新编译程序代码的情况下,进行程序的重新链接,这种方法节省了编译过程的时间(在编译大型程序的时候,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)。静态库的另一个优点是开发者可以提供库文件给使用的人员,不用开放源代码,这是库函数提供者经常采用的手段。
阅读全文 »

姊妹篇 《Makefile 入门》 中已经介绍过隐含规则、自动推导。要想在 make & Makefile 上精进,必须了解其隐含规则。它可以让你省去很多繁琐、重复的细节,快速高效地完成项目的编译和链接。

隐含规则依赖同名(同名源文件-同名目标文件-同名可执行文件),一般而言设置好编译器属性、给出必要的头文件目录,就可以使用隐含规则生成同名的目标文件(.o 文件);但实际项目中很少出现可执行文件由单独一个源文件/目标文件生成的情况,所以生成可执行文件(包括链接库)时一般不能只使用隐含规则达到目的。

阅读全文 »

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内置类型说起,结合汇编代码说说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;然后我们再讲用户自定义类类型的三种传参方式的优劣。

内置类型

内置类型的传值是最简单的,也是其他传参形式的基础。此处的“其它传参形式”指所有传参方式,包括内置类型的传指针、传引用,也包括自定义类类型的传值、传指针和传引用。

传指针也是传值

内存地址(指针)也是一个数值,所以从汇编代码的层次看,传值和传指针其实是一样的(《Head First C》中也提到 C 语言所有的传参都是传值)。传值之后的操作更大程度上依赖于业务:

阅读全文 »

有一篇很好的入门的帖子:sscanf 函数和正则表达式

% 表示选择,%* 表示过滤”,这是一个很精辟的定义。建议先看上面的链接!当然如果要在项目中正确的使用 sscanf 做字符串的筛选、提取,单单看上面一篇帖子是远远不够的。以下:

sscanf() - 从一个字符串中读进与指定格式相符的数据

阅读全文 »

以前写书的人都是高手。写专业书籍首先要求技术够牛,其次文笔也要可以。进入新世纪,什么杂七杂八、牛鬼蛇神都可以出版书了,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垃圾,浪费纸张浪费木材不说,万一被市场、群众(被大众所选择的不一定是对的)欺骗买了这样的书你真是想死的心都有。也有一些书,处在尴尬的层次——(尤其是专业书籍)算不上佳作,匆匆一瞥也挑不出问题,可是当你真正深入阅读时慢慢发现细节惨不忍睹(尤其是计算机领域渣渣们为了名利职称等翻译国外著作)。

别看《C++ Primer Plus》

这本书是带“光环”的。在国内一些博客网站上,程序员们对这本书的评价还是可以的,豆瓣的评分也蛮高的。所谓群众的选择!但我接触过之后,开始怀疑“给予这本书肯定评价的程序员难道都是渣渣吗?或者都是门外汉拿这本书入门,觉得学到东西了所以给予肯定?”。以下是以前的记录,可以得出结论:原作者的水平就值得怀疑,翻译之后不会比原作更好。英文原著、译文都不值得看!

2016/2/17 9:52:41

因为网上关于《C++ Primer》的电纸书资源有限,好吧,只找到英文原版第五版的mobi格式,而恰巧搜索资源的时候找到了《Plus》第五版的中文资源,亚马逊官方的,排版也不错,所以就在kindle 上看了,当时是打算重点学习后面的章节:函数重载、类的设计与使用、继承、异常处理等。

到目前读了20%,因为前四章的内容都比较基础,所以并没有详细地一页页读过来,而是拣选不熟的知识点学习。但已经有点烦了,确实好些地方娓娓道来,让人豁然开朗(跟我水平低也有关),但更多的细节上的不注意让人慢慢地烦躁起来,从网上找到两篇评论,恰巧说到了我的感觉。无论如何,打算放弃了,而且我绝对不会推荐别人读这本书的。

  1. 关注 C++ Primer Plus(第 6 版)的同学,请留步

  2. 小错误太多,很不负责任,66/71 认为此评论有用。这足够说明问题了。

  3. 还看到一个犀利的评价:

甚至会怀疑,那些让我豁然开朗,觉得学到东西的文字叙述是否真的就是那么回事,作者没有诓我吧。

最后一根稻草,是指针这一块的。

4.7.1节 讲到声明和初始化指针,提到声明指针时,* 操作符两边的空格问题,本身说的就不清楚,再加上难以自圆其说 指针声明中 * 和 解引用 * 的区别,甚至在作者的描述中两者是一致的。
我完全被打败了,弄糊涂了。所以去翻《C++ Primer》,很清晰,一点就明。

更多的错误就不说了,算是跳读的,虽说到了20%的进度,但就实际阅读的可能不到5%,我标注了8个明显的上下文不一致错误、翻译错误,让人费解的地方。

所以,打算去啃《Primer》英文原版了。

别看《C++ Concurrency in Action》译作

原著是值得肯定的,是 C++ 领域少有的介绍并发编程、多线程的书。但 国内翻译的版本 被喷的一无是处,不再多说。

另外,GitBook 上有一份陈晓伟翻译的 《C++并发编程(中文版)》,我起初抱着很大的期望去读的。目前(2016/7/14 10:07:18 ) 快读到第二章结尾了,发现其中也有好多不尽人意之处,甚至有些完全翻译错误,将读者带跑带偏。某句话末尾多出个词汇,文字输入时音正字错(“人为”写成“认为”)的现象更是频繁出现。读起来磕磕绊绊,最主要的还是担心译者水平,翻译错误——很明显的错误能够发现,然后去找原文矫正;可是意识不到就代表没有错误了吗?——肯定有,译者的英文水平其实挺一般的。

所以,打算去看英文原版了。好在作者用的都是日常词汇,读起来并不“卡”,只是会慢些而已。

追评:原著写得挺好的,真正地去读英文原版会发现也没想象中那么困难,已经向第 4 章迈进了。目前阅读进度缓慢甚至停滞,主要是因为阅读目的(并发入门)已经达到,后面的进阶内容在目前用不到,所以读书的动力就不大了。